用儿童正念帮孩子改掉熬夜的习惯
在新智注意力,经常有家长跟我们反映,孩子经常熬夜不是因为做不完作业,而是即便做完了作业也不敢睡,我们分析这种情况有下面三种原因:一是用熬夜证明自己足够努力,二是因为只有熬夜的时间才是自己的,还有第三种就是为了合群。下面我们用正念觉察的方式分析这3种心态:
1、熬夜说明已经足够努力
我大学里有一个室友为了出国刷分,两个学期重修了十来门课,这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因为那两个学期已经没什么课程,所以也就是相当于再读一遍大一。按理说只要白天好好学习,晚上的时间都可以自己安排,但他总要把事情拖到深夜,说十一点之后是自己的学习高峰,而到了晚上八九点,他也没有着手准备学习,而是开始和朋友开黑打游戏,等到快凌晨的时候,才开始匆匆忙忙地看书,一干就到两三点,然后和别人炫耀自己今天又学了一个通宵。
这样的通宵一点价值也没有,但生活中我们却不难看到这样的人。他们熬夜不是真的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已经足够努力。这种熬夜就相当于给自己、给超我、给所有的压力一个交代:我都这么努力了,要是没有成功,也不能怪我。
这种熬夜在心理学上也是自我设限的一种。我们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预先给自己设置障碍的一种防御行为,这样做失败之后就可以找到借口,“我如果没有怎么怎么样,就一定能怎么怎么样”。这种行为虽然避免了因为自身能力不足产生的挫败感,暂时维护自我价值感,但却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
2、只有熬夜的时间才是自己的
有个词叫“报复性熬夜”,就是说白天学习或者工作太忙,虽然晚上已经很累,但还是舍不得睡,要做点自己爱做的事情。看剧、聊天、看书、写日记、或是打游戏、刷微博等等等等,总之就算再困也拒绝睡觉。
有个朋友说:“我都学了一天了,晚上还不能看看B站放松一下吗?再说现在谁不晚睡,十一二点不算熬夜。”
报复性熬夜,甚至否认自己熬夜,是对白天被压抑的娱乐需求的补偿,是失去生活掌控权的无声反抗。此时躺在床上,所有的社会关系都与我无关,我不用在乎别人的期待,终于可以放出面具之后的自己,在黑暗中自由呼吸。我就是我自己,不是一颗螺丝钉。
3、你不睡,我不睡,大家都不睡
“现在哪有那么早睡的,你是老大爷吗?”
但凡有新朋友知道了我的睡眠习惯,他们总要这样吐槽一句。要想坚持早睡,总要遭到这样的压力,有时甚至还会被说不合群。
当身边的人都在熬夜,只有你坚持早睡早起,那么当你躺在床上看着座位上几个室友各自做着自己事情的身影时,难免会觉得自己有些突兀。心里不免会萌生出这种想法:要不还是再起来做点什么?等大家都要休息了我再睡吧。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熬夜成了习惯。同时,在融入熬夜的人群之后,人们又倾向于排除异己,看到不熬夜的人时,心里产生的想法并不是“他能坚持早睡,真厉害啊!”,而是“他怎么那么早睡?”。许多人就这样在熬夜的大环境之中,慢慢迷失了曾经坚持早睡的自己。
这三种原因混杂在一起,就造成了现在学生熬夜严重的现状。当学生们步入社会,这一习惯也延续到工作中,并且越发变本加厉,有些人甚至会在工作日连续熬夜,然后双休日睡一个整天,以此弥补熬夜对身体带来的伤害。熬夜做事或许短期内能有爆发,但是没有人能在长期熬夜的情况下还精神抖擞,人不是机器,要想身体运转良好,保持高质量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我要早睡,让节制帮我强悍
想要做到早睡,有很多方式可以尝试。但是,尝试的过程中切忌太过着急。就像不要急着一口不能吃成一个胖子,减肥也要循序渐进,不能绝食七日,以瘦三斤。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在考试周总忍不住熬夜看小说,上床之后总会手贱地拿起手机,在被窝里翻上几个小时,直到眼睛实在受不了,才会放下手机准备睡觉。
为什么在压力最大,最该好好睡觉的时候,我们却更容易熬夜?不如问问自己:“在熬夜的时间里,自己得到了什么?”结论是:放松了心情,释放了压力。熬夜,也许就是为了从压力中逃离一会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享受片刻属于自己的安宁。
用正念觉察的态度看清熬夜
当你一直戒不掉熬夜时,或许可以问问自己,我在用熬夜满足什么需求?那些需求,可以用别的方式满足吗?如果暂时找不到其他方式,可以允许这些需求多存在一会儿吗?如果熬夜一时半会戒不掉,不如享受熬夜的过程,等到能找到替代的方式时,再一点一点戒掉熬夜。
早睡是身体需求,熬夜却是灵魂需求。如果灵魂焦躁不安,那么我们便会无暇顾及身体的需求。
觉察与接纳:
▲觉察熬夜能满足什么需求
▲尝试用别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享受熬夜时,请继续寻找可以替代熬夜的方法
▲如果找不到替代方式,请心安理得地熬夜
用正念接纳的态度处理熬夜
对于熬夜,我们能戒则戒,不能戒,就请享受熬夜的过程!
既然已经熬夜了,为什么还要用自责给自己带来二次伤害呢?自责只能带来焦虑,而不能带来别的什么有用的东西。接纳自己无法立刻戒除熬夜的现实,享受熬夜的过程,同时努力寻找替代熬夜的解压方式,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