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寓教于乐!
但凡提到游戏,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NO!NO!NO!!”
游戏看似无用,其实不然。
研究认为,游戏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而健康心理又是孩子成长发展必备的素质。
为什么说游戏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理学家Bruner认为,游戏有利于增强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丰富想象力。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尝试各种各样的操作行为, 而这些行为对之后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有研究发现, 想象力丰富的儿童似乎更有耐心。Bruner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研究者们的一致认同。如Sylva等人设计的问题解决任务:
要求儿童用夹钳把两根短棍连接成一根长棍, 拨开奖品关卡的门栓, 触及并获取放在远处的奖品。在解题之前,将儿童分成游戏组、观察组和控制组。每组儿童先观看研究者的示范:研究者首先将一个夹子紧紧地夹在棍子的中间,将两根短棍连接成一根长棍;然后拨开奖品关卡的门栓;最后触及并获取了放在远处的奖品。
观看研究者的示范之后,每组儿童分别完成以下任务:(1)游戏组儿童:自由地玩 10 分钟,想办法将两根短棍连接成长棍并最终获取奖品;(2)观察组儿童:再次观看研究者示范一遍整个操作流程,然后自己动手完成操作任务;(3)控制组儿童:不观看研究者的示范,也不允许自由地摆弄棍子,只许安静地坐着思考“怎样才能最终触及并获取奖品”的答案。
结果表明, 游戏组和观察组表现得都比控制组更好。同时,游戏组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效果和成人直接示范的效果一样, 并且比其他两组表现出了更多的目标导向行为,他们经得起挫折, 不轻易放弃。
Sylva等人的研究结论指出, 游戏组在问题解决上的成功是因为:
(1)解决问题需要自发性, 而在实验中只有游戏组的行动是自发的;
(2)工具的发明需要连续的次序, 儿童不断运用对应、均等分类组合等顺序推进一般的游戏进程, 而在实验中只有游戏组有机会探索不同的次序;
(3)在游戏中压力较小, 从而减少失败的挫折和恐惧, 这也有助于游戏者增加目标导向行为。
这三个因素即是游戏具有的特性。
科学家们认为,孩子的世界是一个通过自发游戏来表达情绪的世界。孩子通过自由游戏表达快乐、应对恐惧和创伤的经历。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表达情绪的深度。自由游戏可以让孩子完全毫无保留地表达长期被压抑的情绪。
此外,游戏还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通过游戏行为,可以分析并揭示困扰孩子情绪的因素, 从而采取相应的游戏疗法来帮助孩子克服各种困难,治愈感情的创伤和应对恐惧,并可在游戏中及时疏导孩子的消极情绪,使其体验到积极情绪,并促进其良好的人格发展。
另外,从社会发展性来看,游戏还能够帮助孩子获得社会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比方说角色游戏,孩子可以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各种积极的情绪情感。因为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会非常投入,便不自觉地在游戏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与人相处的原则等等。可以说,游戏对孩子情绪情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友好、同情、责任心、爱憎分明等积极的情绪情感。
健康心理是人在成长和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在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之一,以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全面展开。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学体系不断完善,配备了心理沙盘及沙具、心理测评系统、团体心理辅导室等设备设施,定期给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多所学校已将国际领先的脑电科技应用于学生心理辅导,比如说迈思睿认知能力训练与脑电分析系统,将脑电技术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从优化大脑的心理运行机制出发,不断强化学生的健康、积极的心理。迈思睿系统采用标准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范式和科学的评测标准,使心理辅导的效果显而易见,更加直观,克服了传统心理辅导不知道效果具体如何的弱点。系统通过对学生的脑电数据和认知行为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评价提供科学的支撑。
此外,迈思睿系统基于学生的评测结果,定制个性化心理辅导训练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和丰富有趣的训练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取得实效。
玩是孩子的天性,会玩的孩子走得更远!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寓教于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论文:
《浅谈游戏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周渝 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
《浅析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戴薇薇《教研论坛》2013-02
《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郭力平《心理科学》2001年第24卷 第6期
《游戏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课堂》黄萍《教海探航》P44-P45
《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马燕《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总第1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