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挑拨仇恨这么容易后,这些孩子的成绩迅速提高了


2020-09-15 09:23:01
歧视和仇恨别人是什么滋味,相信大多数成年人都有感受。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一个经典实验中,让孩子明白仇恨别人和被歧视是什么滋味后,孩子们的成绩迅速提升了。


撰文 七君

1968年4月,人权运动者马丁·路德·金被刺杀。这件事在全美引起了轰动,也让爱荷华 Riceville 镇上的一位叫做 Jane Elliott 的小学教师受到了震撼。

美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反歧视的运动。可是 Elliott 知道,作为歧视别人的群体,实际上很难和被歧视者感同身受。

在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Elliott 问班上的白人孩子们:“做个黑人孩子是什么感觉,你们知道吗?”孩子们的反应也不令人意外,他们纷纷表示不清楚那是什么样的体验。

就这样,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实验开始了。这个实验常常被称作社会科学的标杆研究,世界三大教材出版商之一的麦格劳-希尔(McGraw Hill)曾把 Elliott、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列为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

但是,这个研究也让许多人感到不适,遭到了从学者到保守人士的激烈反对。Elliott 到底做了什么实验?

Elliott 做的,就是著名的蓝眼睛棕眼睛实验。

Elliott 把班上蓝眼睛的孩子和棕色眼睛的孩子分开,让蓝眼睛的孩子带上特制的绿色项圈,并告诉全班的孩子:“棕色眼睛的孩子是班上最棒的。他们更干净更聪明。”

为了让孩子们相信这套说辞,她还加了一套伪科学的道理:“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还有皮肤的颜色都是同一个化学物质——黑色素造成的。黑色素也会影响智力。黑色素更多,眼睛的颜色越深,人就越聪明。棕色眼睛里有更多黑色素,所以棕色眼睛的人比蓝眼睛的人更聪明。”

接着,Elliott 为孩子们设置了一些规则,比如蓝眼睛的孩子在接水喝时必须要用纸杯子,眼睛颜色不同的孩子不能一起玩。

一个棕眼睛的孩子马上帮老师补充了理由:“不然我们可能会感染蓝眼睛的人的什么毛病。”她还给了棕眼睛孩子一些特权,比如可以休息更长的时间,可以第一批打饭。

就这样,节奏被带起来了。在1970年美国公共电视网拍摄的纪录片 Eye of the Storm 中 Elliott 谈道,歧视使“原本可爱的孩子充满了恶意,你可以用这个方法轻易摧毁一个儿童。”

班上的棕眼睛孩子开始宣称,蓝眼睛的人算术不好。甚至有个棕眼睛的男生直接质问蓝眼睛的 Elliott 怎么有资格做教师。另外一个棕眼睛的男生帮她解释了:“如果 Elliott 老师是棕眼睛,她可能已经是校长了。”

不出所料,原本的一些棕眼睛的后进生也因为得知棕眼睛的人更厉害以后产生了自信,突然变得开朗起来。

而在硬币的另一面,蓝眼睛的孩子开始进入自我贬低的向下螺旋。Elliott 注意到,一些本来做乘法时不怎么出错的蓝眼睛孩子开始出错了。有三个棕眼睛女孩也开始结伙欺负一个蓝眼睛女孩,让她道歉,而这个女孩也低头了。

就这样,一周过去了。到了第二周的周一,Elliott 开始了反转。她在班上宣布,棕眼睛的人又懒又笨,把上周的那套理论完全颠倒过来。

实验的第二周,戴绿色项圈由棕眼睛的孩子佩戴,两批孩子的待遇也完全颠倒。

可是这么一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Elliott 发现,蓝眼睛的孩子并不像上周的棕眼睛孩子们那么嚣张。Elliott 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受过歧视和仇恨的罪,因此更具有同理心。

为了测试歧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第二年,Elliott 和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合作,在实验开始前的2周对学生进行了基础能力,也就是数学、阅读和拼写进行了测试,记录下了学生在实验前的基础水平。在实验中的每一天,以及实验结束后的2周,她又对孩子们进行了测试。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在歧视别人的那些天里,孩子们的成绩突增,而被歧视的那些天则下降。

比如在语音卡片练习中,被歧视组用了4分18秒才做完,但角色倒转后,他们只用了2分半。觉得自己有“特权”的孩子在数学和阅读测验上的成绩更好,甚至可以完成难度超出他们之前能力的题目。而被歧视组的孩子们的成绩也更差,简单的题目也容易出错。

更有趣的是,在经历了歧视和被歧视的双重体验后,孩子们的成绩都提高了,而且在接下来的一整个学年里都维持着这种良好态势。


Elliott 可谓是发现歧视影响学业成就的先驱。后来的大量研究发现,被歧视的少年的成绩的确更差,而这可能是应激反应导致的。

西北大学的社会学教授 Emma Adam 指出,青少年中存在皮质醇水平的差异,受歧视的孩子的皮质醇水平更高。皮质醇是一种应激激素,是人感到受威胁时大量分泌的激素。

2016年发表在 American Psychologist 上的一项综述性研究显示,应激激素和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和大脑执行能力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感到受歧视的学生的成绩更差,学业动机也更弱。这项研究目前被引用了超过100次。

Adam 同时解释,被歧视的学生最终会习得应对歧视的一些策略,但这些策略也会损害学业成绩。比如,一些受歧视的学生学会将学习成绩和个人身份脱钩,认为成绩好不好并不重要,以此降低自身压力水平,但显然这样的应对措施对学习并没有什么好处。

在这个实验结束后,Elliott 终于向孩子们告知了这个实验的目的,并让他们写下从中学到的道理。

实验结束后,一个男孩自发地撕碎了绿色项圈。

一个叫做 Debbie Hughes 的女孩写道:“Elliott 女士班上的棕眼睛孩子歧视蓝眼睛的人。我有棕眼睛,所以我觉得我可以随便打蓝眼睛的人。但是情况反转了以后,我感到很生气,想退学。这就是你被歧视时的感受。”

Debbie Hughes 的母亲把孩子的作文投给了当地的周刊 Riceville Recorder,孩子的文章发表后,美联社和其他大媒体纷纷积极跟进。

接着,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Tonight Show、《奥普拉脱口秀》等极具人气的脱口秀节目也邀请 Elliott 做嘉宾。这个实验就被全美知晓。

但是在 Elliott 的家乡、人口不到一千人且全是白人的 Riceville,人们并不欢迎这样的反歧视实验。Elliott 的四个孩子在学校里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骚扰和霸凌。不过 Elliott 并没有退缩,在接下来的9年里,她继续在学校里通过这个实验向学生们传递歧视带来的危害。

1970年,她被邀请到白宫进行演讲。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通用电气、IBM等大企业,以及美国教育部以及海军也邀请她对员工进行反歧视培训。

40年来,Elliott 在美国上下不断地对儿童和成年人进行蓝眼睛棕眼睛实验,结果大同小异。她发现,一旦有了歧视的理由,哪怕这个理由多么不科学,多么站不住脚,人们就会开始互相仇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歧视者开始洋洋自得,被歧视的人内心则充满了压抑和愤怒。

蓝眼睛棕眼睛实验火了以后,也在学术界内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不少人认为 Elliott 的实验是不道德的。在名人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荣誉历史学教授 Alan Charles Kors 批判 Elliott 的实验强行让白人感到内疚和自卑,简直是“奥维尔式的”。

不过,Elliott 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大批支持者。做了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就在1979年版的教材《心理学与生活》中写道,Elliott 的实验“证明偏见很容易形成而且毫无逻辑。她的实验比许多职业心理学家的都要有说服力。”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家 Amitai Etzioni 则评价:“Elliott 的实验建设了孩子们的同理心和人格”。

Elliott 本人则把这个实验当作是一种“疫苗,让孩子们对未来要面对的现实具有免疫力。”

讨厌部分人叫歧视,平等地讨厌所有人叫隐士。


本篇文章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公益性的知识推广,如有异议请联系作者,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