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大脑根本不支持


2022-11-01 10:43:38


儿童大脑面对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已经改变其功能与结构以容纳环境中不断涌现的刺激。一旦小脑袋瓜对这些变化习以为常,就更加索奇寻异——即所谓“尝新”。


当今的学生周围,各种媒体唾手可得:手机、智能手机、多功能电视、MP3播放器、电影、电脑、电子游戏、iPad平板电脑、电子邮件、互联网等,8~18岁的儿童每天平均7小时与这些电子媒体形影不离(Rideout,Foehr,& Roberts,2010)。多媒体环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电视中的新闻播报也不同以往,从前屏幕上唯一显现的是播报员的面孔,而现在我看到的画面布满了点缀性信息:相隔万里的三个人报道同样的新闻,与此无关的新闻则用文字显示在底部滚动,右下角闪现着股市行情的涨落,而略高处又标出当地时间与气温。对我来说,这些“零碎新闻”令我心神不定,逼我将注意力分散到几处。可我双眼注视滚动的字幕,双耳就难免漏听播报员的话语。当然,对孩子来说,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这些信息含量大且急速切换的画面,能刹那间转移注意力而面面俱到,不过他们的大脑还是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关注一事。


大脑不可能“一心多用”,在一时只能关注一事,贪多则必失。


“一心多用”乃神话。不消说,我们都能边散步边嚼口香糖,因为它们是两项不需认知投入的各不相干的身体活动,可大脑不能同时进行两项认知活动。人为生存而发展起来的遗传特性,就是大脑在一时只注意一事,以便确定此事是否威胁到生命,如果人能同时注意几个事情,势必削弱注意力,大大降低快而准地判断威胁的能力。


我们所谓的“一心多用”,实际是指任务切换:顺序完成任务(注意力从甲项移到乙项,再移到丙项……)或是交替完成任务(注意力在甲项与乙项间来回转换)。每当大脑从关注甲项转到关注乙项再回头关注甲项时,就会产生认知损耗。


当做作业被接电话打断后,用于作业的记忆能量(实线)就衰减,而用于接电话的能量(虚线)就增强


上图表明了下面谈到的这种过程,图中实线代表用来完成一份课外作业所需的操作记忆能量,虚线代表接一次电话所需的能量。例如,高中生杰里米正在做一份历史作业,把注意力放在理解“二战”主要原因上刚刚花了10分钟,此时他脑中的思维区正在冥思苦想,大部分操作记忆的能量用在处理有关信息上。突然,电话铃响了,是女朋友唐娜打来的。当他接电话时,脑中一定不再去琢磨有关的历史知识,而是回想起接听电话的步骤。杰里米花了6分钟与唐娜交谈,这段时间内杰里米的操作记忆所处理的“二战”知识就开始隐退,由通话内容取而代之(操作记忆的能量有限)。当杰里米再做作业时,就差不多要从头再来了。他以为既然能记起做作业的头绪,有关的所有信息就还在操作记忆之中,其实大部分已经荡然无存了,至此他或许会一脸茫然地喃喃自语:“哎呀,我到底做到哪儿了?”这就是完成任务时切换任务必须付出的代价。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完成任务时被打断,需要多花50%的时间来完成任务,而且多犯50%的错误。


经常会听到班主任老师描述学霸时,是这么说的,“坐得住,能钻研,踏下心来扎进去,一坐就是半天儿”。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就是专心专用,专心致志,抗干扰能力极强,在认知能力的范畴叫选择性注意能力。


选择性注意能力在儿童年龄较小时就应着重培养,家长帮助孩子提升选择性注意能力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经常给孩子10~20分钟自己独处的时间,他在玩玩具搭积木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干扰他,让他自己去思维,锻炼脑神经持续专注的习惯。


在大脑360的训练中,选择性注意也是很多家长要求老师给孩子高强度做训练的一个项目,道理也在于此。


新智注意力“大脑360”选择性注意训练项目——舒尔特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