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孩子从小就在模仿我们!


2021-03-05 08:40:22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大到让人惊叹,他们就在与我们的每一秒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我们的行为习惯。家长朋友们现在要是以为孩子孩子还小记不住就掉以轻心,等她把大人的坏毛病学去的时候,可就晚啦


很多爸爸妈妈相信,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教给他什么,他就可以学会什么。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


非要说孩子是白纸,那……这可是一张会主动学习而且记忆力惊人的白纸。


很多东西不是你的宝宝学不会,只是你不如心理学家会玩儿而已。


上面这位是认知发展心理学家梅尔佐夫(Andrew N. Meltzoff),他是研究婴儿模仿能力的鼻祖和专家。


早在 1977 年,梅尔佐夫就在《Science》上面发表了关于他对新生儿模仿能力的研究。


梅尔佐夫发现,刚出生 2~3 周的婴儿,能够面对面模仿出成年人所做的面部表情,至少包括伸舌头张大嘴嘟嘟嘴


想想看,2~3 周的婴儿知道自己有脸吗?知道自己长了舌头吗?不知道。或者说,不是有意识地知道


2~3 周的宝宝甚至看不清大人的脸,他们的眼睛只能在特定的距离范围内(例如妈妈喂奶的距离),大致辨别出人脸的五官轮廓。


尽管如此,面对同样有一张脸的大人所做的表情,婴儿虽然看不到自己的脸,但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对应面部器官,做出相同的动作,完成模仿


现在觉得有点厉害了吧?


梅尔佐夫还发现,宝宝们不只会当面模仿你,他们还会延迟模仿deferred imitation),这种方式相比即时模仿而言,展示了婴儿强大的记忆力。


延迟模仿,意味着孩子的强大记忆力。


延迟模仿的含义是,宝宝看到你做了某件事,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自己把这件事重复了出来。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爸爸,平时就有一句口头禅「这太扯了!」,有时候在家遇到临时加班,他就会生气地说一嘴,顺便跺个脚。


谁知有一天,儿子洋洋吃饭的时候剥鸡蛋,鸡蛋不小心掉地上了,他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太扯了!」,然后跺了跺小脚,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洋洋才两岁半不到好吗!


洋洋的例子就是典型的延迟模仿。


延迟模仿的厉害之处在于,孩子当下没有马上重复大人的动作和语言,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在跟之前类似的场景下(爸爸是工作不顺,宝宝是剥鸡蛋不顺)自发地重复出了之前看过的动作、听过的话


这说明,孩子的记忆力是很强大的


他悄悄地把你的所作所为记下来,比如「生气的时候可以说 “太扯了”」,然后等自己真的生气了,大脑就马上提取出这句话来,帮助他像你一样发泄不满的心情。


你可能会想,那这娃子都两岁多了好吗,我等孩子两岁多再注意不就得了?


emmmm……科学家们想必不会建议你这么做。


1988 年,梅尔佐夫研究发现,9 个月婴儿观看实验员摆弄一个玩具,展现一个他从没见过的动作;24 小时后再来到实验室,宝宝拿着玩具成功模仿出了这个新动作。


14 个月的婴儿更厉害了,能够延迟模仿一系列 6 个动作,并且中间延迟的时间是 1


1996 年,Barr 改进了梅尔佐夫的研究——改进实验方法,演示玩一个新奇的玩具,发现即使是 6 个月的小小宝宝,都能做到延迟 24 小时的模仿。


Barr (1996) 的实验中,演示的动作是给一只毛绒玩具摘下同样颜色的手套,这个带来意想不到结果的动作,触发了宝宝们的延迟模仿 | sciencedirect


尽管宝宝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记住乘法表或者圆周率,但宝宝们能做到把大人的动作记住一段不小的时间。


这种前语言记忆,正是宝宝从你那里接受「言传身教」的重要前提。


宝宝天生就是模仿专家,他们最喜欢模仿亲近的人,也就是爸爸妈妈的言行。


你需要做好榜样了!Little baby is watching you


怎样利用模仿,让宝宝通过模仿,变成我们期望中的好孩子呢?



正向利用模仿:


展示好行为、好谈吐,培养宝宝好习惯



你可以正向利用宝宝爱模仿的特点,平时就多展示好行为、好谈吐,宝宝自然会从你身上学到好的行为习惯。


这就要求我们自己本身有很多好习惯,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宝宝不知不觉就会变得和你一样好。


有礼貌的妈妈,宝宝也懂得待人接物。


爱读书的爸爸妈妈,孩子也常常是小书虫呢!


只要孩子还没远离家庭,你始终能用你的行为影响孩子,而且你会发现,身教的效果比言传还是要厉害得多了



反向利用:


巧妙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行为



有时候,孩子强大的学习模仿能力会让我们很头疼。毕竟大人偶尔也会放松警惕,放飞自我,结果你本不想被孩子看到的言行,就刚好被宝宝学会了


如果你不小心做了不好的行为、说了奇怪的话被宝宝模仿,你家可能就要开始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宝宝:打死你!我打死你!


妈妈:小孩子不能说这种话!跟爸爸道歉!


宝宝:打死你!


妈妈:还说?看我不我打 s……(!!!)


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暴力地强行制止宝宝的行为,要用巧劲儿转移注意力,拿出些新花样给宝宝模仿


为什么呢?你的制止会让宝宝发现,我做这件事可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来看一个案例:


可见,宝宝喜欢做引起你注意力的事情,不好听的口头禅虽然让爸爸妈妈生气,但是——他们注意到本宝宝了呀!这句话真不错!再来一遍「打死你!」


如果我们反复跟孩子说「不许说这句话!」,反而是让孩子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还一遍遍地帮孩子加深了记忆,孩子会越说越多,还会慢慢酿成逆反心理


你应该使巧劲儿,反其道而行之,编点新奇的话,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不合适的话语上面转移开。


参考文献

Barr, R., Dowden, A., & Hayne, H. (1996).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deferred imitation by 6-to 24-month-old infants.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9(2), 159-170.

Meltzoff, A. N., & Moore, M. K. (1977). Imitation of facial and manual gestures by human neonates. Science, 198(4312), 75-78.

Meltzoff, A. N. (1988a). Infant imitation after a 1-week delay: long-term memory for novel acts and multiple stimuli.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4(4), 470-476.

Meltzoff, A. N. (1988b). Infant imitation and memory: Nine-month-olds in immediate and deferred tests. Child development, 59(1), 217-225.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异议,请随时联系我们删除。